救生艇释放操作说明
1. 检查艇底塞并把其塞装妥当;
2. 检查并拨出救生艇在港固定销;
3. 放下软梯;
4. 打开所有固定栓夹或制动器;
5. 放艇到登艇甲板;
6. 系好系艇索;
7. 装好收紧滑车等索具并拉紧;
8. 解开止荡索(打开滑环);
9. 随艇下人员按命令登艇;
10. 坐好并把手放入艇内;
11. 放松并解开收紧索至吊索垂直;
12. 检查外档保持清爽,抬起刹车顺利放艇下落;
13. 脱钩,装舵柄;
14. 船员登艇;
15. 解开首尾系艇索;
16. 用艇钩篙撑开艇体;
注意:穿好救生衣,带上防寒衣并尽量多穿衣服,戴好有边帽。
补充:
在大风浪情况下降落救生艇,除了应做好在天气正常情况下降落救生艇的工作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大船减速,把定航向,将放艇的一舷始终处于下风,必要时可撒镇浪油。
2 、为防止横摇时救生艇的剧烈摇荡,在艇舷和大船舷侧安放碰垫,对面艇员可用撑篙撑。
3 、先择适当时机降艇,一般在两、三个浪后,当海面稍平静后,立即松止荡索;降艇入水横摇时,应选择大船自放艇侧向另一舷摇摆;回复到中间位置时,立即松止荡索,降艇入水。
4 、艇着水后,立即一齐摘掉前后吊艇钩,如动作迟缓或其它原因不能一齐摘掉时,如大船向前移动,则先摘掉艇尾吊艇钩,向后移动时,则先摘掉艇前吊钩,如遇吊艇钩发生故障而不能摘掉时,为保安全,可用太平斧砍断吊艇索。
5 、降落机动艇时,应在艇入水前发动机噐,使其空转,以便艇下水后立即开车,驶离大船。
在船舶倾斜 15 °时的情况下放艇可采用以下方法
1. 船在放艇的一舷倾斜达 15 °时,当救生艇降至救生艇甲板平行时,可利用吊艇架设置定位索,使艇能贴靠舷边,还可以在救生艇或艇索上固定一拉索,待艇员登艇后将定位索、拉索、艇篙松开,松吊艇索,将艇降落到海面。
2. 船向放艇的另一舷倾斜 15 °时,当救生艇放至即将与大船舷相碰时,应立即将碰垫放出,艇内人员用力推,并用撑篙撑抵,这时吊艇索应保持在吃力的情况下,放艇速度慢不宜快,使艇缓慢降落至海面。
《救生艇释放回收操作须知》
1 目的
辨识船员在释放和回收船舶救生艇操作过程中所有的风险,避免船员在救生艇释放和回收过程中发生意外,保障救生艇释放、回收操作安全。
2 适用范围
救生艇释放、回收及常规检查操作。
3 责任
3.1 船长对救生艇释放、回收操作全面负责,并经常对大副、轮机长督促、检查和指导。
3.2 大副负责使救生艇释放、回收操作及救生艇艇架、吊艇属具等保持良好状况。
3.3 轮机长对救生艇艇机、绞艇机及限位保护装置全面负责,并经常对电机员、三管轮督促、检查和指导。
3.4 电机员、三管轮负责使救生艇艇机、绞艇机及限位保护装置处于良好状态。
4 救生艇释放、回收风险
4.1 救生艇释放、回收共性风险
4.1.1 救生艇吊艇钢丝绳锈蚀或断丝超耗,使救生艇吊艇钢丝绳负载降低,可能会导致救生艇坠落。
4.1.2 救生艇释放钩头锈蚀严重或闭合不佳等造成救生艇释放钩头失效,可能会导致救生艇坠落和人员严重伤亡。
4.1.3 救生艇内的构件、扶手等锈蚀或失效,易造成在放艇中使用时,构件、扶手受损或断裂等,导致发生人员伤亡。
4.1.4 救生艇释放或收绞操作中,同时使用手动(使用手摇柄或手摇柄未取下)与电动(或重力)的工作状态,易发生手摇柄击伤人员,造成人员伤亡。
4.1.5 艇内操作人员姿势重心过高站立不稳,易造成人员摇摆撞及救生艇构件,人员易受伤或有被抛出救生艇的风险。
4.1.6 救生艇释放现场通讯不畅,会使操作紊乱,易出险情。
4.1.7 现场指挥不力或协调配合不当及船员未很好训练、救生艇吊艇钩头初始位置不正确或未能完全复位时,可能造成救生艇属具、钢丝绳等能量意外释放并伤及人员,严重时可能发生救生艇坠落并导致人员伤亡。
4.1.8 救生艇系艇索未解开或未清爽时,船舶应避免任何转向或进退的操作,以防止绳索伤人或人员随救生艇卷入螺旋桨。
4.2 救生艇释放风险
4.2.1 救生艇四周放置有碍操作的工具或杂物,将会妨碍救生艇的操作。
4.2.2 放艇时救生艇艇底塞没有被塞妥,可能会导致救生艇落水后沉没。
4.2.3 快速释放救生艇,可能导致救生艇坠落和人员严重伤亡。
4.2.4 救生艇快速降落,可能会导致救生艇翻转,人员如果随艇下,会导致人员伤亡。
4.2.5 救生艇在空中 距离水面高度过高, 带负荷释放,可能会导致救生艇坠落造成人员伤亡或艇损坏。
4.2.6 在脱钩操作过程中钩头可能不能释放,造成救生艇处于受风浪摇摆及吊艇钢丝绳牵挂的双重外力影响之中,易伤及救生艇中人员或严重伤亡。
4.3 救生艇回收风险
4.3.1 救生艇前、后艇钩挂钩不同步完成,造成救生艇钩头单边受力,仅一只艇钩起吊救生艇,可导致救生艇倾覆、损坏和人员伤亡。
4.3.2 救生艇架限位开关失灵,可能导致吊艇钢丝绞断,救生艇失控坠落。
4.3.3 使用艇机收绞救生艇时,手摇柄未取下以致飞击或打击操作人员,造成人员伤亡。
5 防范风险的措施与对策
5.1 措施(规范保养)
5.1.1 严格按照 SMS 的规定规范检查、测试和保养
5.1.2 定期检查救生艇设备,确保吊艇钢丝、限位开关、吊钩、其他构件等装置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对超耗及锈蚀不符合要求的钢丝绳及时进行更换。按规定 救生艇钢丝磨损断丝超过 10% ,钢丝绳使用超过 5 年换新。
5.1.3 每次救生艇释放、回收前应对救生艇构件、艇架、属具、吊钩、释放器、钢丝绳、 艇机、绞艇机及限位保护装置 等进行全面检查,必须完全处于良好状态或调整到正常工作位置方能进行救生艇释放、回收。
5.1.4 救生艇释放、回收工作必须统一指挥、各负其责。 确保通讯畅通,操作人员统一行动,执行现场指挥指令。
5.1.5 每次救生艇释放、回收前,应组织学习讲解救生艇释放 / 回收的程序、风险及措施。
5.2 安全释放、回收救生艇对策
5.2.1 放艇前,检查吊钩复位指示是否在锁定位置,释放手柄是否处于 OFF 位置 。
5.2.2 放艇时,要确认艇底塞是否被塞妥。
5.2.3 救生艇回收以及进行制动试验后应重复检查核实,确保救生艇释放装置完好。
5.2.4 在救生艇脱钩前必须检查救生艇前后释放器和钩头闭合状态,保证钩头完全复位,以避免出现吊钩突然脱落引起救生艇坠落。
5.2.5 救生艇钩头在负荷的情况下,禁止进行维护和调整释放器。
5.2.6 脱钩操作钩头不能释放时,检查每只钩头的情况并确认救生艇是否入水。
5.2.7 放艇时必须服从艇长指挥,执行负载情况下的救生艇脱钩操作。
5.2.8 随艇人员集中注意力,调整姿势并降低人体重心,听从指挥,协调操作。
5.2.9 使用手摇柄回收救生艇时,必须确认绞艇机电源关闭。【已经有多起类似伤人事故】
5.2.10 在使用重力释放或电动收绞救生艇时,必须确认手动操作手摇柄取下收妥方能进行。
两个救生艇,有快慢档的兼救助艇,快慢档的开关一般有三个档位,或者四个,有快收和慢收,以及正常收的功能。【一般右舷的是救生艇兼救助,左舷的是救生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