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晟 阮慧玲
摘 要:图谱也称音乐结构图,即将抽象的音乐用简洁明了的图画、符号的方式表现出来,能较好地理解音乐的性质、旋律、节奏、特征、曲式结构特征,强化音乐审美感受,提高音乐记忆效果。本文通过图谱存在的问题导致活动呈现效果不佳:图谱与音乐内容不相符,图形数量分配不恰当,布局结构不符合课堂设置,图谱的色彩不适宜等问题。从而针对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图谱 幼儿音乐活动 应用
图谱是用不同的记谱方式记录音乐的一种传统记谱法。图谱是音乐教育过程中用以显示音乐结构、音乐内容的形象图画或结构模型图,即将抽象的音乐用简洁明了的图画、符号的方式表现出来,能较好地理解音乐的性质、旋律、节奏、特征、曲式结构特征,强化音乐审美感受,提高音乐记忆效果[1]。
图谱作为活动中的辅助手段,幼儿不是被动地接受音乐学科知识,而是以图谱中的图像符号为初步感官印象,建立在活动课程连续性的原则上让图谱的价值最大化。不仅帮助教师在活动上对图谱的利用,也帮助幼儿在今后的自主学习。
一、图谱类型特点
图谱类型多种多样,在幼儿园音乐活动的实施中,只有我们熟知各种图谱的类型,才能将图谱更好地应用于音乐活动中,当然图谱类型中相对于比较单一,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可以根据活动的需要自由设计,但是前提是我们需要掌握各种类型图谱的特点,比如说词图谱、节奏图谱、器乐合奏图谱、旋律趋势图谱、动作图谱等等,当然我们也可以根据音乐活动的类型灵活调整设计图谱的类型。
1.词图谱
词图谱是幼儿通过视觉图像来进一步感知记忆歌词,完整演唱歌曲的图谱。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歌曲演唱需要记忆歌词,通过歌词所展示的物象与顺序制作成图谱就是词图谱。简单地说就是根据歌词制作成图谱,再依据图谱再进行演唱。显而易见此类图谱的优点就是能更好地记忆歌词,当然设计过程应根据幼儿的特点以及活动过程中的重点设计图谱,力求在活动中不要单纯为了图谱而应用图谱。
2.节奏图谱
节奏图谱是根据歌曲中的节奏型配以具体的实物所制成的图谱。 音乐活动涉及的音符有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附点音符等等,我们可以设计图谱的内容形状去表示不同的音符,比如说一整个红苹果代表两拍,那么半只苹果是一拍,四分之一的苹果就是八分音符。顾名思义就是要帮助幼儿感知音乐作品中突出的节奏特点,比较常出现在幼儿园的歌唱活动与打击乐活动当中帮助幼儿熟悉歌曲节奏。
3.器乐合奏图谱
器乐合奏图谱往往是节奏图谱与器乐合奏图谱同时呈现在同一画面中,幼儿教师根据歌曲的节奏配以各种形式乐器制成的图谱。通常在打击乐活动中此类图谱经常被应用,主要就是在节奏下方明确标明器乐演奏的标志,让幼儿可以直接根据图谱进行演奏。当然在器乐图谱中会有总谱的类型存在,笔者在应用过程中也会把总谱渗透给幼儿,让幼儿有自由发挥的空间,此类图谱也可以给予幼儿自主绘制的机会,从而增进幼儿与图谱的互动性。
4.旋律曲式图谱
旋律图谱是根据音乐的旋律走向、曲式结构配以相应的内容设计成的图谱。例如音乐活动中的ABA曲式结构通过旋律图谱呈现,幼儿就很快能发现第一部分与第三部分大致一样,那么通过图谱中相同的图案特点就能明白曲式结构,虽然说不能让幼儿用专业的词汇去表示,但是通过图谱可以一目了然明白其旋律曲式的特点。
5.动作图谱
动作图谱是结合音乐内容设计幼儿肢体的动作,包括动作的类型以及先后顺序制成的图谱,比如说幼儿需要用身体动作表示歌曲中的节奏与旋律,拍手跺脚点头等姿势表现歌曲的韵律就可以直接用图谱呈现。此图谱将快速帮助幼儿记忆动作熟悉歌曲律动,经常被用于韵律活动中。
二、图谱设计存在的问题
1.图谱图形选择与音乐内容不相符
在音乐活动中,教师为了简洁制作图谱,通常会用简单的几何图形来表示,在幼儿的能力中,如果较少的角色利用几何图形代替还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在某些较为复杂的音乐面前,几何图形根本代替不了,所以说不是所有的图谱形状元素都可以适用于所有音乐的。比如说在小班音乐活动《声音不吵架》中大约有4种小动物的叫声,而老师用圆形代表小鸡、正方形代表小鸭、半圆代表小猫,五角星代表小青蛙。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还是有许多小朋友不知道音乐中哪些旋律是什么小动物的声音。这一问题容易造成活动过程秩序混乱甚至是停滞。由此可见图谱的元素与音乐活动的内容太不相符导致幼儿还是不能掌握活动的声音识记,甚至更加费力地去记代表物与实际物的联系,反应力慢导致活動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2.图谱图形数量分配不恰当
图形数量是结合音乐的乐句、乐段相呼应从而制成图谱。或者是一乐句多图呈现制成图谱。此现象的发生导致教师经常不能完整表达所要呈现的图形数量,导致不能对应歌曲活动中的歌词,造成幼儿对歌词出现混乱,比如说多唱或少唱的现象。比如说活动背景乐《在山魔的宫殿里》前面利用两个乐句短曲连续重复18次,这样的数字重复由于老师配以的图谱数量与之不相符,而《秋叶》中有大多数秋叶的状态表达,因为在“秋叶秋叶”与“秋叶把舞跳”中用的是相同的叶子,导致小班幼儿还是会唱第一句歌词秋叶秋叶。
3.图谱布局结构不符合课堂设置
在图谱的布局结构中可以包含所有的音乐元素,比如旋律、节奏、乐器选择以及出示的顺序。而图谱的作用是为了给幼儿简单明了的呈现所要呈现的内容,引导幼儿能快速记忆理解,可是教师出示的器乐合奏图谱包括了节奏,对应歌词的词图谱,下面还有演奏的乐器,布局的满导致给幼儿极大的视觉冲击。比如说在打击乐《鸭子拌嘴》中,因为体现小鸭子与老鸭子的对比,期间还有鸭子戏水的场景,由此老师为了生动形象在图谱中以鸭子戏水图为背景,导致图谱主体不突出,幼儿反而对节奏型,或是打击乐的进行不敏感。在《凤阳花鼓》中,教师以花鼓来表示节奏图谱,但是在打击乐铃鼓的样式与之十分相似,容易混淆幼儿的视线,造成歌曲混乱。
4.图谱的色彩不适宜
色彩搭配是指对色彩进行搭配从而取得更好的视觉效果,幼儿教师在设计图谱时对于色彩问题会出现两个极端,一个是不敢用色只有简单的和白灰导致图谱的重点难以突出,还有一种是大胆用色导致给幼儿很大的视觉冲击,适得其反让幼儿注意力不集中。当然配色的不稳定容易产生视觉疲劳,其中不利于提高幼儿的审美艺术。
二、音乐活动中图谱设计的策略
1.图形选择符合音乐活动内容
图谱的使用包括太多元素,比如说简单的几何图形、象征性的线条,直观形象的整体画面等等。但是无论选取怎样的素材制作图谱我们都应该结合音乐活动的内容,正如我们的活动《声音不吵架》中,我们有四种角色:小鸡、小鸭、小猫、小青蛙,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动物的脚印来表示音乐旋律,既简洁又可以符合活动内容。
2.图形数量符合音乐结构
图形数量是一个衡量所要表示内容的数据体现,因此必须要做到图形数量与音乐所叙述的歌词相匹配,可以广泛地理解为是幼儿所理解的词图谱。从而能引导幼儿在音乐活动中能在歌唱阶段正确的表示其正确的内容。图形数量的设计也需要符合中国儿童的阅读习惯,力求从左往右,自上而下对应的特点,尤其是在一些轻音乐或者国外名曲节选欣赏中。比如说《秋叶》中多次出现叶子的状态,由此我们要用不同的秋叶数量以及状态表现歌词,让幼儿对音乐不会混乱。
3.图谱布局便于幼儿理解
音乐中的节奏、旋律甚至是曲式结构都是可以通过图谱设计出来,但是如何布局便于幼儿的理解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从图谱的布局中我们可以符合幼儿的顺序,从左往右、并让其上下对应,以最直观的方式直接呈现给幼儿。当然也要结合音乐内容的大小考虑图谱设计的大小,构图的方式。比如在《凤阳花鼓》中我们可以以旋律为主导,第二排加以节奏图谱,第三排在配以打击乐的标记.而且在教师总谱中留有逗号的形式,便于在活动中让幼儿发挥想象,以不同的打击乐器组合,也可增加幼儿与图谱的互动性,从而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乐趣。
4.色彩搭配符合幼儿审美
在图谱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色彩的对比与调和来突出重点,使幼儿的注意与记 忆等都有一定的针对性,但是要避免图谱的设计过于华丽,反而吸引了幼儿过多的注意力, 但是也不要过于单调,在艺术方便黑白确实也属于一种艺术,但是结合幼儿审美,颜色可以稍微亮丽一些,但是一定要符合整体搭配效果。
结语
图谱在音乐活动的应用涉及广泛,本文主要是通过教师对图谱本身的设计加以讨论,望在音乐活动的开展中有利于吸引幼儿的兴趣,并让幼儿能主动与图谱产生互动,进行自我学习的过程,从而奠定图谱在音乐活动实施中的价值。当然并非全部音乐活动可以利用图谱而进行,但是在音乐活动中,如果需要用图谱进行活动,那么图谱必须是有实际意义的辅助存在,而不是形式的过场。
参考文獻
[1]张艳丽.幼儿园音乐活动中图谱运用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3:1-53.
[2]吕艳.浅谈图谱在幼儿园歌唱活动中的设计和运用策略[J].幼儿教育,2018:03.
[3]王淑范.幼儿园音乐教育中图谱的实践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31):171-172
[4]胡瑾.幼儿园音乐图谱的运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5:1-68
[5]马诗彧.浅议如何在多元活动中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J].才智创新教育,2018:110-111.
[6]丁秀慧.浅谈幼儿音乐图谱的教学策略[J].当代教研论丛,2017:114-115.
[7]桑燕.图谱在幼儿音乐教学活动中的使用[J].幼教园地,2018(06):18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