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bet亚洲版

儒释道三教名山:武夷山

儒释道三教名山:武夷山

儒释道三教名山:武夷山

刘沟村图书馆

2025-09-25

发布于河南 | 转藏

展开全文

武夷山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景区以丹霞地貌著称,九曲溪蜿蜒于赤壁奇峰间,竹筏漂流可览'曲曲山回转,峰峰水抱流'的绝景。

天游峰、玉女峰等36峰姿态万千,摩崖石刻遍布溪谷。作为朱子理学发源地,保存有宋代古书院、汉代悬棺等遗迹,兼具茶文化底蕴,大红袍母树生长于此。四季云雾缭绕,融合山水灵秀与人文积淀,被誉为'奇秀甲东南'。

以下为竹筏漂流摄影,景色灵秀,然而视觉有限...武夷宫景区有个“止止庵”,止止庵的历史:武夷山自宋以后就被称为三教名山,意谓儒、道、释三家在武夷山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并且三教皆涌现出了名重一时的领袖人物,均受到了上自皇室下到百姓的尊崇和爱戴。儒、道、释的代表人物分别为:儒家的朱熹 (公元1130-1200年);道教的白玉蟾(公元1134-1229年);佛教的扣冰古佛(公元844-928年)。三教之中,以宏教的时间顺序来说,道为先,佛次之,儒在后。武夷山的名称来历,就与道教有关:彭祖的两个儿子,彭武和彭夷在此广行教化。后人为纪念他们,命名此山为武夷山。这是道教与武夷山渊源的开始。史料记载,止止庵始建于晋朝,起初只是“小结茅庐”,距今已有1700多年。南宋著名道士、道教内丹派南宗第五祖白玉蟾在此担任住持时,达到全盛。由于兵燹及火灾,止止庵几经毁损,历朝历代多有修葺、扩建。传说最初是皇太姥、张湛及鱼道超、鱼道远的修炼之所。晋代的娄师钟、唐人薛邴避此修道。宋代李陶真、李铁笛、李磨镜接踵居此,号称“三李”,始取名止止庵。南宋宰相、名臣李纲曾至此造访道人。嘉定九年(1216年),名士詹琰夫出资重建,并延请著名道士白玉蟾住持,止止庵至此达于鼎盛。明景泰中(约1454年),道士王宋端、江一真等修复观宇。正德末年(约1521年),方道明增建。清嘉靖十六年(1537年),李元阳主持增建玉皇阁。民国30年,此观改为墨三(顾祝同之表字)图书馆。20世纪50年代拆毁,现仅存遗迹。现有建筑为2003-2006年期间重建。在道教中,全国范围内共有三十六洞天,武夷山止止庵被列为第十六洞天。因此,历朝历代的高道都来这里修炼、相聚。从道教内的宗派划分,止止庵属于正一派。祖师是东汉的张道陵。道教崇尚自然无为。所谓“止止”,取自“当行则行,当止则止”的道教教义。“止止”首先是抑制非分念头,无论衣食住行、还是为官求财皆要适可而止,不可放纵而行。这样从修身、治家,到治国,方能至于和谐有为。白玉蟾主张:止于物境,以物洗心;心物俱忘,道由真显;景随主化,因景寓玄。传说,在止止庵修炼成仙的有十几个高道。至今被养生爱好者视为食气养生的绝佳宝地。儒治国,佛治心,道治身。千百年来,武夷山三教和睦相处,共生共荣,名动天下,成为国内极为罕见的三教名山。 2025.4 朝霞摄影于福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QQ空间

QQ好友

新浪微博

微信

献花(0)

+1

来自:

刘沟村图书馆

>

《儒释道》

举报/认领

上一篇:

下一篇:

← 效率翻倍!Vue开发者工具选型指南:2025年5大必备神器 乒乓球攻球技术图文解析 →

相关推荐